导读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只有老烟民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事实上,不吸烟的人也会得肺癌,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消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领导的最新一项国际研究证实,带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如果接受一线标靶治疗后出现新基因突变及抗药性,并且测出属「TM」基因变异的话,可透过新的标靶药,把「无恶化存活期」延长一倍以上,而且副作用比接受传统化疗的患者少一半。
不吸烟者也有可能的肺癌全球每年约有万人死于肺癌,我们都知道吸烟者是高危人士。在香港,肺癌是头号杀手,每年有超过宗新症,当中七成为肺腺癌;这批肺腺癌患者中,非吸烟者有五成机会属于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也就是说肺癌不是吸烟者专有的癌症。现时EGFR基因变异患者可接受一线标靶药物(TKI)治疗。临床数据显示,大部分患者接受一线标靶药治疗后的9至13个月,开始呈现抗药性,病情持续恶化,需接受传统化疗。当中逾一半患者,透过血液或活组织测试后,证实癌细胞出现「TM」基因突变。
香港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系主任莫树锦指出,当EGFR基因变异,癌因子被锁定为药物靶点一段时间,癌细胞便会开始进化,引起另一致癌因子冒起,令病人对一线药出现抗药性。其中一种冒起的致癌因子便是「TM」基因突变,用传统化疗未必有效对准癌细胞位置。估计香港有个出现「TM」变异的肺腺癌患者。香港中大联同多个国家进行国际研究,把个带有「TM」基因突变、并已接受TKI治疗后病情恶化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新标靶药(Osimertinib)及传统化疗。结果发现接受新药治疗,无恶化存活期平均超过10个月,是传统化疗的两倍多;疗效也是传统化疗的两倍。63岁的周女士是其中一名用新药的患者。她去年12月确诊「TM」基因突变后,今年1月转用新标靶药。她形容,除了会出现拉肚子的副作用后,整体副作用少,而且最近磁力共振检查发现癌细胞控制情况理想。
在我国,肺癌已成为癌症中的“超级杀手”,肺癌死亡率与30年前相比上升了%,同时,肺癌发病人群也高居榜首,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肺癌治疗领域中,个体化治疗已成为新趋势,基因检测和靶向药也成为治疗的主角。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肿瘤突变的基因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选择性地破坏这些带有突变基因的肿瘤细胞,导致其特异性死亡,而不破坏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靶向药物治疗同传统药物治疗相比,针对性更高,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无进展生存期和缓解率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编有话说
虽然现今国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成本比较高,可是,新医疗技术总会有从发现到应用到普及的一个过程。靶向药物的出现,确实能给予肺癌患者一个生存的希望,希望我们国内的肺癌患者能早日用上有效的靶向药物。也希望大家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避免癌症降临在自己身上。
如需咨询您的医疗支出是否可以由保险报销,请hk-
点击,了解更多健康医疗资讯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