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肺癌外科治疗近年来有哪些新进展?
外科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三驾马车”之一,与放疗、系统性治疗并驾齐驱。对分期为I、II期的早期患者及部分局部晚期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模式,患者有望实现长期生存和治愈。即使对处于疾病晚期、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外科治疗也能在减轻症状、处理寡转移灶等方面发挥作用,甚至有望带来显著的长期生存获益。因此在肺癌内科治疗快速发展的同时,肺癌的外科治疗也在不断精益求精,在技术、理念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由于我国是肺癌大国,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临床一线医生也在肺癌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次“医学界”就将结合两位临床医生在胸外名家高峰论坛分享的经验和案例,浅谈肺癌外科治疗的一些新进展。探索不停步,外科治疗还有哪些争议话题?以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为代表的微创术式,因其切口小、损伤小的特点,近年来在早期NSCLC手术治疗中的占比逐渐上升。与传统的开胸切除相比,VATS在多个术后短期结局上有着明显获益,比如缩短患者中位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效果,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虽然尚无随机对照研究对比VATS与开胸切除对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影响,但回顾性研究和荟萃分析显示,VATS对在5年总生存(OS)率方面至少非劣于开胸切除。一项对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CDB)中,例I期患者肺叶切除术(例开胸切除、例VATS)的回顾性分析显示,VATS与开胸切除患者5年OS率分别为62.5%和60.0%(P=0.)[1]。随着手术技术逐渐成熟,VATS的应用也开始从I期肺癌向II期、IIIA期可手术肺癌患者扩展,有研究显示两种术式清扫淋巴结的效果与开放手术相当,5年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也无明显差异[2],微创手术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肺功能影响等方面的优势,也支持其进一步应用。在VATS术式于全球范围内推广后,单孔VATS切除术也逐渐开始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