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晚期肺癌 > 临床表现 > 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比肩欧美的ldquo

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比肩欧美的ldquo

发布时间:2020-8-5 9:04:39   点击数:

如今,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同时得益于筛查技术的普及,我国针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正在快速提高,而外科手术治疗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之一。在此背景下,肺癌外科诊疗示范中心应运而生,将在全国十大胸外科中心试点落地,依托手术云平台,通过远程手术示范交流和线下实操训练等形式助力胸外科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管理艺术的提升。逐渐实现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的肺癌个体化诊疗,更好的造福广大患者。7月1日,作为项目的首家中心,肺癌外科诊疗示范中心在医院正式成立了。

年,根据全国最大规模的单中心肺癌患者5年长期生存结果报告显示,在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后,男性五年生存率为69%,女性为82.9%,超越世界领先水平。本期,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为大家揭晓数据背后的奥秘所在。

Q1:您是首位成为AATS会员发展委员会成员的中国专家,您认为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肺癌的诊疗现状有什么差异?

答:

以前,我们的外科发展一直是在追赶并学习西方发达国家,但近一二十年,我们的胸外科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尤其是在外科手术技法上,可以说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从整个诊疗现状来看,过去能手术的病人很少,发现时基本都是晚期,现在由于肺癌筛查已经很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被我们发现了。我认为,从技术层面来看,东西方差距已经不明显了,但是在诊疗的规范化方面,我们国家的不同地区、医院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异。事实上,美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去年,美国专家发表在《美国心胸外科杂志》上的一篇关于肺癌质控的文章很有意思。他们把多中心数据汇总后发现,大中心虽然质量好,但其诊疗方案与指南的吻合率却较低,而小中心反而更高。我是这篇文章的审稿人,并应邀撰写了社论。我提出了两点:“第一,我们应该创造指南还是盲目遵从指南?第二,一定要以病人的生存为考核指标,以结果为导向,不能以符不符合指南为评判标准。一定要让病人活得更长更好,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Q2:医院胸外科在您的带领下,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比肩甚至超过欧美数据,您是如何实现的?

答:

回顾我们过去发表的研究,我们中心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都是非常好的,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是因为我们做到了“分期准确,治疗规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每周2次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是雷打不动的。另外,从08年6月开始,我们每个月都有一次医疗质量研讨会,从未间断过,这既是对我们日常工作的总结也是监督。即便如此,我们还在不断总结,继续增加新的项目以持续提高我们的医疗质量。同时这也是做科研的过程,只有把这些数据整理扎实,大家才能拿得出高质量的数据。比如真实世界研究,我们先让影像科团队看CT上的肿块大小,再让病理科测量,对比数值差异,分析原因并进行研究,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提高科研水平。

Q3:您搭建肺癌外科示范中心的初衷和愿景是什么?

答:

我们的愿景就是传递“分期精准,治疗规范”理念。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首先,关于手术,近些年虽然外科技术发展迅猛、手术方式不断涌现,但外科技术的保鲜期其实非常短。我们认为,外科技法的提升应建立在保证规范手术治疗的基础之上。比如,一个病人有2cm的实性肿块并且N2转移,如果我们手术不规范不彻底的话,就可能把纵隔的N2转移漏掉了。那么就会把患者分到ⅠA期,但其实他是N2的ⅢA期患者。这样的话,既会影响病人的后续治疗,又会影响科研数据的准确性。因为把这种ⅢA的病人归入ⅠA期,但他的预后更差,这会导致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的下降;同时,也把ⅢA期的5年生存拉下来了,因为他们是ⅢA期中预后较好的。只有做到规范治疗,才能分期准确,数据才能得到真实体现。

所以这一次,我们抱着学习的心态参与建设肺癌外科诊疗示范中心,希望在平台上多学习兄弟单位的优秀经验和传统,同时也希望借此展示我们中心的特长。

Q4:您创立了“早期NSCLC外科个体化诊疗体系”,革新了肺癌诊疗观念,请问您希望通过示范中心向同道们传播哪些先进理念?

答:

得益于肺癌早筛的普及,我们的早期肺癌病人越来越多,一些随之而来的临床问题应该被正确对待:

1.术前个体化诊断:对肺癌患者不应再像以前那样,统一的CT、MRI、PET、气管镜全部做一遍,然后标准手术、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再进行回访、治疗。因为这些都是针对晚期患者的诊疗方法。对于早期患者,我们需要区分出来,然后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比如周围型的GGO(磨玻璃样)病人,气管镜可以不做。我们的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都证明了这些患者不需要做气管镜,不需要骨扫描,不需要头颅MRI,这就让他们的术前诊断简单了很多。但如果是实性肿块,那么这些检查还是要做的。

2.微创3.0是术中个体化治疗的核心:我们年在JCO上发表的文章就是关于术中冰冻病理指导亚肺叶切除的。如果病理是浸润前的病变,那局部切除就够了,不需要肺叶切除和纵隔淋巴清扫,手术也简单了。所以现在我们一定要纠正概念,外科医生当然一定要会做大手术,但并不是大手术才是根治手术,小手术也可以根治。对早期肺癌病人,亚肺叶切除可能就已经根治了,淋巴结也不需要清扫。还没转移的患者,清扫就会带来损伤。这就是“微创3.0”的概念,个体化诊疗体系是围绕微创3.0概念建立的,包括切口微创、器官微创和系统微创。

3.浸润前肺癌外科治疗策略3.0是适度治疗的原则:由于我们肺癌早筛的增加,早期肺癌手术也快速增多。西方专家就会有过度诊断、过度治疗的疑问。对于如何避免过度治疗,我们又提出了一个“浸润前肺癌外科治疗策略3.0”的理念:1)我们不能把良性当恶性开;2)早期不能当晚期开,术前、术中、术后都应做到个体化;3)惰性的不能当激进的开。惰性指的是,比如一个7、80岁的肺癌患者,他的生命周期已经比较有限了,如果再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那么肺癌其实对他的威胁已经不是主要的了,这种情况就没有必要手术。但对于年轻的患者,如果发现异常,等10年20年再开,虽然可能还是Ⅰ期肺癌,但对这个病人来说无疑增加了风险。因为Ⅰ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约80%,也就是说20%的患者要复发、死亡的。因此,我们就应该对合适的患者在合适的时间,做恰当的手术,这样才能真正的治愈这个病人。基于此我们才提出了“微创3.0”和“浸润前肺癌外科3.0”的理念,形成我们的个体化治疗体系,让我们的病人不但活得长,还活得好。

Q5:7月1日,肺癌外科诊疗示范中心正式成立了,这也是该项目在全国成立的首家中心,对此,您有什么寄语和期望吗?

答: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合作共赢,共同提高,使我们的病人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肺癌外科诊疗示范中心系列专访将通过对话中国胸外科十大名家,配合网络手术直播项目,搭建无边界空中手术示教室,打造中国肺癌外科规范化诊疗最强音。更多精彩将会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陈海泉教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qutuangou.com/fabx/446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