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5日—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肿瘤防治宣传科普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医院肿瘤科
门诊:医院综合楼二楼肿瘤科
病区:医院南四楼内五科病区
科室主任张永智电话??:-
中医认为,生命就是生物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化气与成形。人体的正气是无形的,属阳;精血津液为有形的,属阴。从人体病理来说,凡是成形的疾病,一定是阴性的。肿瘤的本质是阳气不足、阴寒积聚。
如果肿瘤病人的阳虚体质不能彻底改变,要治好肿瘤是不可能的。而改变阳虚体质必需扶阳,扶阳就可以用到艾灸、姜汤亦或是温性的中药等。
一、
肿瘤是怎么形成的?
中医普遍认为,肿瘤为寒凝重症,它的发展其实就4步:阳虚→阴盛→寒凝→肿瘤。
具体来说,过程如下:人体长期阳气不足,机体就会处于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脏腑失调的状态,同时,阳气不足就会卫气不固,外邪就会乘机侵入人体,进一步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并耗损气血精津液等基础物质。
阳虚则阴盛,由于“阳化气,阴成形”的缘故,就会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湿停等病理变化,进而产生各种病理产物,时间长了,这些病理产物相互勾结,就会形成有形的肿物——肿瘤。
二、
肿瘤是全身失调的局部表征
肿瘤患者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机体营养匮乏、免疫功能低下、正气不足、体温偏低。这种情况下,人体的内环境就好比严冬,寒则凝,这种体质最适合肿瘤生长。反之,如果人体的内环境跟盛夏一样阳光普照,就会冰山消融。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无论什么部位出现肿瘤,它们的发生都与脏腑功能(如肝的疏泄功能、肾的温化功能、脾的生化功能等)失常有关。因此,肿瘤虽然只是局部病变,但却是人体全身失调的结果。故而,治疗肿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对人体进行整体调理。
三、
为何肿瘤怕艾灸
第1阶段:一灸补阳——改变体质
阳气为生命之本,因此培补阳气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功课,何况现代人大多阳气不足!
艾灸作为“天下扶阳第一方”,其补阳效果自不必赘言,它就相当于给身体“固本”,身体阳气足了,人体的内环境就能逐步调到正常状态,肿瘤也就失去了赖以滋生的“土壤”。
所以,一灸的意义在于:改变体质,从根源上阻绝肿瘤发展的可能性!
第2阶段:二灸化阴——驱逐病邪中医认为,肿瘤患者多为三阴体质的人。三阴体质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阳气不足,不能对阴邪产生有效抵抗,邪气深入三阴,于体内阳气最虚弱之处成形,就会发展成肿瘤,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结节等,也都属于“瘤”,它们多发于阳虚的女性身上。因此,肿瘤的本质就是阳气不足、阴寒积聚。故而,治疗像肿瘤这种“阴成形”的疾病,必须扶阳气以化阴寒。只要坚持艾灸,让体内长期充满元阳照射,就能气血畅通,阴邪尽散。现代医学也证实:艾灸对带瘤生存的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抑制瘤体增长。所以,二灸的意义在于:驱逐病邪,抑制肿瘤增长,乃至让肿瘤缩小!第3阶段:三灸强免疫——提高免疫《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可见,无病施灸,可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而上文说了,肿瘤患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具有免疫功能低下的毛病,因此与正常人相比,他们更需要增强免疫力。
现代研究证实:艾灸可提高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可促进机体防御抗病能力,对异常亢进的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可使贫血患者加速恢复正常,能使白细胞数量增加(呈现良性的双向调节,使其在正常范围),能改善胃肠功能、止痛等。
所以,三灸的意义在于:提高免疫,在正邪博弈中,始终让正气占据上风(阳密乃固)!
四、
为什么化疗人群必须艾灸?
1、化疗过程中,升高白细胞极为关键很多肿瘤患者为了杀灭癌细胞,往往不得不接受化疗治疗,而化疗最容易引起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数量减少。当白细胞到达临界线,人就不能继续化疗,但不做化疗又无法杀死癌细胞,此时就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通常,医生能做的只有“等”——等患者的白细胞升上来以后,再进行下一疗程的化疗。在此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癌细胞比白细胞升得还快的情况,一旦癌细胞占了上风,患者就会死亡。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升高白细胞极为关键。临床上,医生常采用打升白针的方式“升白”——把不成熟的粒细胞尽快变成成熟的,释放到外周血里边去,相当于不停地从库里往外调,但升白针本身不增加造血功能,反复打针并不能促进骨髓造血,骨髓造血机能没有了,它就没有兵可以释放出去了,白细胞也就上不来了。2、升白针虽然可以应急,但属于“拔苗助长”《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就可以突破升白针“拔苗助长”的局限,为什么呢?从功能来讲,白细胞跟中医的“卫阳”相一致——它们都跟免疫力和抵抗力密切相关,作用就在于抵御外邪。卫阳是元阳的一部分,古人讲“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灸自古就是补元气的不二之法。艾灸“升白”的机理就在于能补元气补阳气,达到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作用。化疗人群一般都经历了重大手术,加上多次化疗,必然元气大伤,因此亟待借助艾灸补元补阳,提高免疫力。五、
艾灸对化疗人群的3大帮助
1、改善临床症状(如失眠、抑郁、疼痛、疲乏等)这些是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尤其疲乏是一种扰乱机体正常功能的、非同寻常的、持久的、主观的劳累感。选取中脘穴、气海穴、关元穴艾灸,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疲乏症状。2、减轻化疗反应(如恶心、呕吐、呃逆等)化疗后,恶心呕吐是化疗药物引起的最常见早期毒性反应,可选用以下穴位艾灸调理。神阙穴:胃肠盘曲会聚之处,且与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紧密联系,脐部给药可以作用于全身上下表里,产生治疗效果,尤以胃肠道疾病效果佳;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穴,能宁心安神、宣通气机;足三里穴:作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和下合穴,主治脾胃病,能强健脾胃、调和气血、降逆止呕,还有强壮保健、扶正培本作用。艾灸这三穴,可以直达脾胃经络,以达温补之功,确保脾胃功能迅速重建;脾胃得健,水津四布,对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尤其对迟发性呕吐效果较好。3、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我们之所以说“肿瘤怕艾灸”,并不是说艾灸可以治愈肿瘤,而是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它的“升白”作用极为关键:一来,通过提高白细胞,使患者更易耐受化疗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二来,增强免疫力,让脏腑功能恢复正常,确保人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进而逐步走向健康。六、
常艾灸,不得癌!
我们发现,那些艾灸大师,很少有人因为癌症去世。为什么呢?临床发现:癌症患者中寒性体质的人占到70%左右。科研机构也发现:癌症患者基础体温普遍偏低。体质寒,体温低,血液流动就慢,人体循环就差,就容易出现痰瘀互结的情况,痰瘀累积在身体的某个部位,长时间在毒素的熏陶下,自然就形成了肿瘤。而经常艾灸的人,身体元阳充足、体温正常、代谢通畅,痰瘀毒素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癌细胞也就失去了发展壮大的基础,人自然就远离癌症了。肿瘤发展到最后阶段就是癌症,但从肿瘤形成到癌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正是艾灸提前介入的最佳时机。在这个时间段,坚持艾灸就相当于阻遏了癌细胞发展壮大的基础,所以艾灸防癌很靠谱。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法处方,仅供参考,请务必遵循医嘱。
医院肿瘤科在治疗肿瘤方面,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特色”的原则。在中医治疗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淋巴瘤、妇科肿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研发的中药特色制剂甲龙丸临床收效甚佳,运用穴位贴敷、中药熏洗、刺络拔罐、火针、雷火灸等中医药技术配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大大提高了有效率及降低了不良反应。并开展深部热疗、射频消融术、粒子植入术等微创手术,以及穿刺活检、PICC、CVC、胸腹腔闭式引流术等操作,使中医药与现代技术治疗肿瘤的方法不断丰富、完善。
张永智简介
◆张永智,副主任中医师,河北省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肿瘤科主任。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中医系,大学本科。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乳腺癌防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微创创新联盟委员会理事,国家远程会诊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肿瘤精准病理诊断委员会常务委员,衡水市肿瘤防治联盟委员会副秘书长、衡水中医学会肿瘤分会秘书长、市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结直肠癌、血液肿瘤等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放化疗不良反应。熟练开展穿刺活检术、射频消融术、氩氦刀冷冻术等微创技术。
曾获多项科研、学术成就:作为主研人及主要参研人完成或在研了4项科研成果,如“甲龙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针刺联合中药贴敷对肺癌所致的胸腔积液病人胸水量指标改善情况观察”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香虫膏穴位贴敷治疗胃癌所致胃痛的临床研究”、“辨证选穴针刺治疗食管癌进食哽噎的疗效观察”等;已著书6部,如《肿瘤诊疗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学》《史志刚临证精粹》《推拿与针灸治疗学》等;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胃癌中医治法研究进展》《中药外敷联合离子导入技术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15例临床观察》等10余篇。
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