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前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我国多地通过限制出行的方式来防止疫情扩散,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疫情为疾病管理带来诸多困难。为更好地助益肺癌患者这一群体,《癌度》联合全国知名肿瘤专家为《癌度》患者开展“全力以赴?抗癌防疫”科普系列宣讲活动,帮助大家科学抗癌、防疫,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亚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相比化疗而言,这两种治疗都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获益,大幅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免疫治疗,一旦起效,患者有望可以达到一个长期的生存获益。得益于医学科技的进步,我们在靶向治疗获得了飞速的发展,EGFR及ALK靶点有了很多靶向药物,但是靶向治疗存在一个耐药的问题,很多靶向治疗的患者最后面临一个治疗的抉择,对这部分患者可否选择免疫治疗呢?对此,癌度特别连线广州医院周承志教授,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专家简介●
周承志
博士、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广州医院呼吸五区(肿瘤一区)主任/肿瘤中心主任助理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肺癌工作组委员
?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秘书长兼青委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委及患教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肺癌分会主委
?广东省胸部疾病协会肿瘤危急重症分会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分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委
癌度:不幸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基因检测有常见突变,为什么医生不推荐使用免疫药物?
周教授:经过几年来的免疫治疗研究,我们发现携带驱动基因的患者,也就是可以使用靶向药物的这部分病人群体,免疫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这可能跟细胞生物学特性相关,肿瘤驱动基因通路和PD-1/PD-L1通路可能存在相互排斥的现象。因此,权威指南也将肺癌免疫治疗的人群限制在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
_对于EGFR、ALK等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群体,目前首选的临床治疗策略是以TKI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单纯靶向或者与抗血管类、化疗药物联用。且建议有条件者在驱动基因的动态监测下使用。
没有EGFR、ALK等驱动基因或者在靶向治疗耐药的情况下,才考虑采用免疫治疗,这也是目前临床实践中指南上推荐的。
癌度:哪些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耐药后可以选择免疫治疗?
周教授:一般来说,这会根据患者在靶向治疗耐药后是否继发出现耐药驱动基因来作出决策。
_耐药后仍然存在继发的驱动基因,就是在耐药之后仍然能够找到可以使用靶向药物的靶点,对于这部分患者,一般还是坚持以口服的靶向药治疗为主。比如,ALK融合突变患者,在使用克唑替尼后1~2年可能会出现耐药,经过驱动基因的靶标动态检测,这个患者或许可以使用二代或和三代ALK抑制剂;也可能出现非ALK突变的旁路耐药驱动突变,比如EGFR,HER2,MET等,也应当使用相应通路的靶向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在耐药之后,找不到相关驱动基因或者是出现无药的基因突变,如KRAS基因突变导致耐药,此时已经没有靶向药物可用,可以尝试免疫治疗。根据目前的循证医学依据,与驱动基因野生型的人群一样,部分患者可以从免疫治疗里面获益。
癌度: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就医方面出现了一些不便,您对肺癌患者有哪些寄语呢?
周教授:目前对于肺癌的研究越来越多,开发的药物也越来越多。对于早期肺癌、中期肺癌、晚期肺癌都有相应的治疗措施,哪怕是晚期肺癌,也可以采取序贯或者交替的方式。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建议患者就近治疗,或者通过线上方式与主治医师或线上专家取得联系后在决定。如今有不少晚期病人也能获得长期生存,甚至也有治愈的希望。特别是在免疫治疗出现之后,部分PD-L1高表达的人群疗效良好。对这部分人群长期跟踪发现,不仅有效率高,而且有效持续的时间非常长,中位时间可以达到3年至5年。
随着研究更进一步地开展,也希望有更多的免疫治疗靶点得到深入研究,更多的免疫抗体药物能研发出来,让更多的患者都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那样的话,晚期癌症也可以当做一个长期的慢性病来治疗,这是我们作为肿瘤专科医生所希望的,也是肿瘤患者所希望的。
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敬!
我们必将“度”过疫情
扫码咨询癌度刘老师
基因检测
临床招募
就医服务
aidu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