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年7月5~6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携手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临床肿瘤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BestofASCO?China”,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
会上对今年ASCO一些重要研究进行了解读和讨论,肺癌专场重点推荐了KEYNOTE-、IMpower、KEYNOTE-、CheckMate、KEYNOTE-等研究,医院院长、CSCO)副理事长程颖教授和远道而来的美国哈佛医学院PasiJanne教授进行专家评述。
程颖教授
PasiJanne教授
两位专家的演讲十分精彩,我们重点整理了三部分的内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以及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
在程颖教授和PASIJANNE教授的评述中,我们得到以下思考:
ASCO之前的肺癌治疗是什么样?
ASCO之后我们的实践有什么改变?
NSCLC的免疫治疗
ASCO之前,我们已经知道的:
1.不考虑病理类型,在TPS>50%的患者中,pembrolizumab(pembro)单药优于化疗;
2.进展期非鳞状NSCLC的患者中,化疗+pembro优于单用化疗;
3.除了PD-L1之外,肿瘤突变负荷(TMB)也是一个生物标志物。
回到今年ASCO的几个研究,这些研究大家都不陌生,小编在此就不详细介绍了,我们简单罗列一下重点信息。
KEYNOTE-
卡铂和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或者不联合pembro用于转移性鳞状NSCLC治疗的Ⅲ期研究。
与单纯化疗组相比,联合pembro组患者的OS显著延长(15.9个月vs.11.3个月)。相比单纯化疗组,死亡风险降低36%(HR=0.64)。
不同PD-L1表达水平亚组的数据:
在PD-L1表达阴性的人群中,死亡风险降低39%(HR0.61);
在肿瘤细胞表达PD-L1TPS在1-49%的人群中,死亡风险降低43%(HR0.57);
在TPS≥50%的人群中,死亡风险降低36%(HR=0.64)。
IMpower
Atezolizumab联合卡铂/紫杉醇或卡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鳞状NSCLC的Ⅲ期随机研究。
本次公布B组(Atezolizumab+卡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C组(卡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数据。
结果显示,B组相比C组,无进展生存率增加了一倍,12个月随访时,24.7%接受联合治疗患者的癌症没有恶化,而接受化疗患者仅为12%。但是PD-L1低的亚组几乎无获益。
KEYNOTE-
在PD-L1TPS≥1%的进展期/转移性NSCLC一线治疗中比较pembro与含铂化疗方案的Ⅲ期研究。
结果显示pembro显着改善TPS≥50%(HR0.69)、TPS≥20%(HR0.77)和TPS≥1%(HR0.81)患者的OS。但在TPS≥1%人群的获益集中在TPS≥50%患者中。
免疫联合治疗总体来说是获益的,除了PD-L1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标志物高肿瘤突变负荷(TMB),不同的临床试验对TMB的描述不同。
早期nivolumab(nivo)的试验中发现PD-L1>50%的人群也不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但以TMB为标志物,发现TMB高的人群能从免疫治疗获益,但TMB低的人群化疗获益更多。
CheckMate
对比nivo+ipilimumab、nivo+化疗,和化疗一线治疗PD-L1表达<1%的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对于高肿TMB(≥10mut/Mb)且PD-L11%的患者,nivo+化疗相比单纯化疗显著延长患者PFS(6.2个月vs5.3个月);对于低TMB(<10mut/Mb)且PD-L1<1%患者,nivo与化疗联合无显著优势。
在ASCO之后,我们有什么收获?
一线非鳞癌
PD-L1TPS≥50%:pembrolizumab单药或卡铂/培美曲塞/pembrolizumab(选择时需要考虑并发症、毒性等因素)
PD-L1TPS1%-49%或未知:
卡铂/培美曲塞/pembrolizumab
卡铂/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atezolizumab
TPS<1%和TMB>10mut/Mb时,优先选择以下方案:
Ipilimumab/nivolumab(FDA未批准)
化疗/nivolumab(FDA未批准)
生物标记物的选择,基于检测试剂的可及性,治疗的迫切性,以及是否要求无化疗的治疗方案。
一线鳞癌
TPS≥50%:pembrolizumab单药或卡铂/紫杉类/pembrolizumab(FDA未批准)
选择时需要考虑并发症、毒性等因素
TPS<1%-49%:卡铂/紫杉类/pembrolizumab
卡铂/白蛋白紫杉醇/Atezolizumab(未成熟);似乎只在PD-L1高表达(TC3orIC3)人群中有效
NSCLC的靶向治疗
虽然免疫治疗风头正盛,但我们不要忘记还有很多基因突变的患者,靶向治疗是他们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在ASCO之前,靶向治疗现状:
未经TKI治疗
奥西替尼(如果药物可及)
吉非替尼/卡铂/培美曲塞
达可替尼或阿法替尼(二线治疗,由于达可替尼的毒性和阿法替尼生存优势不明显)
TKI治疗后EGFRTM
奥西替尼
ASCO主要公布了一些关于靶向治疗的结果。
ARCHER
是第一个头对头比较二代EGFRTKI(达可替尼)和一代TKI(吉非替尼)的III期临床研究。达可替尼和吉非替尼组的中位OS分别为34.1个月和26.8个月,30个月的OS为56.2%和46.3%。但是达可替尼组不良反应更高,66%的患者需进行剂量调整。
关于贝伐珠单抗也有2个试验。
JO
是一项对比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和厄洛替尼单药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研究,
两组观察到的4年中位OS无明显差别,联合治疗组PFS的差异显著,各亚组无区别,但PFS并未直接转化为OS差异。
NEJ
是第一个比较吉非替尼联合铂类双药化疗和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未经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吉非替尼组相比,吉非替尼+卡铂+培美曲赛组患者的OS明显延长(38个月)。
在ASCO之后,我们有什么收获?
未来会进行更多奥西替尼联合治疗的探索
奥西替尼/卡铂/培美曲塞有待验证
细胞肺癌(SCLC)免疫治疗探索
SCLC目前二线治疗方案非常有限。拓扑替康是唯一得到FDA和EU批准,NCCN指南作为2A类推荐的药物。
但是拓扑替康的毒性大(4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高)、耐受性差,临床实际应用情况不理想。SCLC的驱动基因尚不明确,免疫靶向治疗未取得突破。
KEYNOTE-研究
是涵盖11个瘤种的Ⅱ期“篮式(Basket)研究,在ASCO上报道了pembro在小细胞SCLC的疗效。总人群的ORR为18.7%,优势集中在PD-L1阳性组,为35.7%。PD-L1阳性组的OS为14.9个月,PD-L1阴性组为5.9个月,证实PD-L1可作为pembro单药治疗的标志物。
在SCLC免疫治疗中,程颖教授对3个研究进行了横向对比。
研究的人群选择、PD-L1的检测抗体不同对结果会产生一些影响。
程颖教授也探讨了PD-L1和TMB的相关性。
ASCO之后,我们的思索:
Pembro有可能成为PD-L1阳性后线治疗的选择
复发耐药性SCLC治疗需要选择人群?
理想的标志物是PD-L1还是TMB还是其他?
SCLC中IO治疗由单药到联合,由后线向一线、维持治疗的趋势将改变SCLC治疗的整体布局。
今年的BOA会议就此落下帷幕,两天的密集学术攻击让与会人员收获满满。不过,相信您一定还没看够,移步今日本白癫疯怎么医治北京白癜风治疗的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