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癌症的治疗也已经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其中靶向治疗对于部分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精准地识别肿瘤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从而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减少了对于正常细胞的伤害。
而靶向治疗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来评估患者是否具有可以用药的靶点,并且综合患者的病情、经济条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为患者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然而有很多早期肺癌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就会纠结,要不要做基因检测?那么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肺癌做基因检测的作用与意义是什么?癌症患者做基因检测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诊断癌症,观察癌症是否有靶向药物可以使用。所以肺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通常可以起到区分肿瘤类型、确定治疗方法以及判断预后等作用。
肺癌患者做基因检查时,医生根据基因突变类型选择针对性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时间,减少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能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了解患者预后情况和复发几率等情况。
早期肺癌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其实肺癌早期患者手术后是否需要做基因检测,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的,通常与患者的病情、药物反应、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较低,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可以完全去除,此时患者就没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只需要术后积极护理与调养,并且定期复查即可。
如果患者病情发展较快、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或者患者属于非小细胞肺癌,一般是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患者找到合适的靶点,匹配对应的药物治疗,进行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又或者是在经济条件允许,自己也想做一个基因检测,来了解肿瘤的情况的患者,也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因为是拿已经切下来的标本去做,并不会对身体造成额外的损伤,所以患者有这个意愿的话,也是可以去做的。#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