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13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3月4日-5日在广州花都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大会主题“精准与规范同行:液体活检和二代测序步入临床”展开激烈的讨论。AME编辑很荣幸医院院长程颖教授和我们分享她对以下问题的看法:液体活检和二代测序(NGS)对于晚期肺癌治疗的临床意义,与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对晚期肺癌诊治的优势和不足,二代测序大规模临床应用的障碍,以及她为什么选择当一名肿瘤内科医生。
AME编辑:响应会议主题“规范与精准同行:液体活检和二代测序步入临床”,您觉得液体活检和二代测序对于晚期肺癌治疗有什么临床意义?
程教授:液态活检以其快捷、方便、精准的优势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并已经深入到晚期肺癌的精准治疗领域中。首先,对于初诊的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没有穿刺条件或组织不足的病人来说,进行血液无创检测可以作为组织活检的有力补充,可用于明确肺癌驱动基因、鉴定其他肺癌突变基因的等,如以往研究已经显示外周血ctDNA中EGFR突变检测可以预测EGFR-TKIs疗效。欧洲药品管理局年批准在难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的患者可采血作为补充标本评估EGFR突变状态,挑选可能从吉非替尼治疗中受益的NSCLC患者。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年也批准吉非替尼说明书进行更新,补充了如果肿瘤标本不可评估,可以使用从血液标本中获得的ctDNA进行评估。其次,液态活检技术对于发现靶向耐药机制也有重要价值,由于绝大部分病人在疾病复发或进展后的二次组织活检非常困难,对后续治疗的选择提出了挑战。而液态活检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液态活检灵敏度高,可呈现出肿瘤在整个身体的情况,从而克服了空间异质性,已有研究证实在EGFRTKIs耐药病人中,检测血浆中TM的丰度可以指导后续治疗。所以,液态活检可为耐药病人的后续治疗选择提供有力的条件和证据。
此外,临床研究中也采用液体活检来开发潜在的药物靶点,帮助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动态、实时监测靶向药物疗效,在预后监测、药效评估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实现肺癌个体化治疗中有广阔的前景,但其临床转化和应用的道路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液态活检的选择时间?NGS的高敏感性深度测序可以筛选出许多微量表达的基因,但其临床价值又有多少?液态标本达到何种峰值、浓度时才能指导治疗?这些问题都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AME编辑:您觉得对于晚期肺癌的诊治,液体活检和组织活检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
程教授:液体活检的优势在于便捷,无创和实时检测,但血液检测EGFR的难点在于ctDNA入血机制不明晰。不同的肿瘤,不同的分期,不同的治疗阶段ctDNA含量均不同,在晚期肺癌患者血液中ctDNA浓度极低。与肿瘤组织相比,ctDNA中EGFR突变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90%)以上,但敏感性相对较低(43-80%),临床实践要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