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都居所有癌症之首。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5%。肺癌的生存率与诊断时的肿瘤分期和类型高度相关。在全球,Ⅰ期NSCLC的5年生存率在70%~80%之间,而Ⅳ期NSCLC的5年生存率仅有5%。在我国,很多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也仅限于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近年,免疫肿瘤治疗发展迅猛,在肺癌领域也取得了多项进展。在刚刚结束的第20届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大会上,医院陆舜教授接受访谈,阐释了免疫治疗在NSCLC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意义。
医院
陆舜教授
免疫治疗的关键性临床研究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CheckMate-和CheckMate-两项关键性Ⅲ期临床研究分别纳入鳞状和非鳞NSCLC患者,与多西他赛进行对比,此前两项研究都证实,Nivolumab治疗较多西他赛具有生存获益。在2CSCO大会上,陆舜教授首次报告了CheckMate-、CheckMate-长期随访的汇总分析报告。
陆舜教授指出,这是首个评估Nivolumab对比多西他赛在治疗晚期NSCLC经治患者中的汇总长期生存数据,显示Nivolumab治疗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17%,两倍于多西他赛治疗组。研究再次证实在广泛人群中Nivolumab依然能够获得长期生存获益。而在另外一项研究CA-中,接受Nivolumab治疗的经治晚期NSCLC患者预计5年总生存率为16%,在不同PD-L1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患者中均观察到生存获益,且长期随访未发现Nivolumab新的安全性信号。这个结果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PD-1抑制剂在晚期NSCLC中报道过的时间最长的随访数据,有望使得NSCLC成为一种慢性病。
此外,Pembrolizumab的KEYNOTE-研究、罗氏公司的PD-L1抑制剂OAK研究也在《柳叶刀》发表。这4项研究分别与多西他赛相比,均完胜化疗。与现有的化疗方案相比,免疫治疗首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PFS和OS,缓解率也较化疗好,毒性也比化疗更低。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案
陆舜教授在采访中指出,就治疗方案来说,这3种药物都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肺癌的治疗,但它们的给药方式有些差异,有的是每2周一次,有的是每3周一次。而免疫治疗药物的应用时间目前尚无定论,但已有临床研究证明,持续用药显著优于只用一年的疗效。
免疫治疗的毒性相对较低,患者耐受性较好,因此目前很多研究在探索免疫治疗与各种药物的联合。主要有两种联合方式:一是免疫抑制剂之间的联合,如Nivolumab与伊匹单抗(Ipilimumab)的联合,CheckMate-研究已经显示,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无进展生存和2年总生存都相对较高,此外还有两项大型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第二种方案是免疫治疗与化疗的联合,如帕姆单抗(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也达到了很高的2年生存率。不同类型患者的获益
目前免疫治疗的研究都是纳入的非选择性患者,但不包括基因突变患者,后者应给予靶向治疗,但TKI失败后也可以给予免疫治疗。
在鳞癌研究中并未看到PD-L1表达与疗效的相关性,但在非鳞癌中,PD-L1表达高的患者更易获益。在其他几种PD-1抑制剂中也观察到类似结果。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就鳞癌和腺癌来说,免疫治疗的获益风险比是相同的。但由于目前腺癌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多,培美曲塞等药物的毒性也更低;而鳞癌可供选择的药物非常少,因而免疫治疗对于鳞癌的临床意义更大。
免疫肿瘤治疗在转移性肺癌患者中取得成功后,未来也可以在更早期患者中进行探索,目前已有研究在相对早期即Ⅲ期患者放疗后应用,也显示了预后的改善。而辅助性治疗的研究需要进行长达10年,短期内还不会有结果。
免疫治疗对于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意义
陆舜教授表示,晚期NSCLC患者,如果没有特定的驱动基因,其3年生存率非常低,仅不到1%。免疫治疗问世后,至少有17%~18%的患者有可能长期生存。CA-研究目前已经随访至第5年,生存率为16%。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疾病定义为生存达到或超过5年,而既往美国数据显示转移性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不到5%。CheckMate-、和CA-对临床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也是目前PD-1抑制剂在晚期NSCLC中报道过的时间最长的随访数据,有望使得NSCLC成为一种慢性病。
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已经相继批准了免疫治疗药物。中国的免疫治疗注册研究也在进行中,预计明年将会有药物在中国获得批准。这类药物不仅可直接对抗肿瘤,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这在既往肺癌治疗历史上是没有的。
(部分数据由BMS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