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指南丨学术交流丨会议信息
期待优秀的中青年乳腺癌专家加入!
Part.1
病例
于XX,女性,55岁
初次手术:年10月右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Ⅱ级,肿瘤大小4*4cm,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ER(3+)、PR(3+)、HER2(-)、ki-67(30%)
诊断:–右乳浸润性导管癌pT2N0M0IIa期
辅助化疗:.11至.5吡柔比星+紫杉醇方案6cycle
内分泌治疗:.6至.11他莫昔芬治疗
Part.2
复发转移
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背痛”
年11月行外院行胸CT:
–双肺多发小结节,考虑转移
–纵膈淋巴结增大,考虑转移
–T12椎体转移
年11月外院PET:
–右锁骨、腋窝、胸肌后、右侧胸壁皮下、纵膈、肺门多发淋巴结转移
–双肺多发转移
–T12椎体转移
年12月至年2月依西美坦25mgQd+依维莫司5mgQdpo评估SD
年2月至年3月依西美坦25mgQd+依维莫司10mgQd口腔炎III度(调整剂量,副反应不耐受)
年3至年4月依西美坦25mgQd+依维莫司5mgQd
年4月出现干咳、胸闷症状,确诊为肺间质纤维化
.4肺间质纤维化,停用依维莫司。
.6依西美坦25mgQd肺间质纤维化好转,仍停用依维莫司。
.8-.10病情进展,依西美坦+依维莫司(5mgQd)。
.10-.12氟维司群
.1-.4托瑞米芬+帕博西尼。
.4肿瘤再次进展目前吉西他滨+奈达铂治疗中(临床试验)
Part.3
治疗总结
年外院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初次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DFS8年
?
一线:依西美坦+依维莫司治疗
肺间质纤维化PFS11个月
?
二线:氟维司群PFS2个月
?
三线:托瑞米芬+帕博西尼PFS4个月
?
四线:吉西他滨+奈达铂
思考一
激素受体阳性晚期内分泌治疗的选择
激素受体阳性晚期内分泌治疗可选方案
激素受体阳性晚期内分泌治疗
年CSCO指南推荐
思考二
依维莫司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PI3K/AKT/mTOR通路的激活与AI耐药密切相关
BOLERO-2:依维莫司+依西美坦VS.依西美坦非甾体AI治疗失败的MBC
BOLERO-2:依维莫司+依西美坦VS.依西美坦非甾体AI治疗失败的MBC
BOLERO-2:依维莫司+依西美坦VS.依西美坦非甾体AI治疗失败的MBC
?次要研究结果:
–疾病进展风险降低64%,客观缓解率(ORR,12.6%对1.7%)和CBR(51.3%对26.4%)也显著占优。
–亚组分析显示,依维莫司+依西美坦组的PFS优势不受各年龄、有无内脏转移、孕激素受体是否阳性、地区、种族等亚组因素影响
?不良反应:
–口腔炎、呼吸困难、乏力和肺炎等。
中国晚期乳腺癌依维莫司的应用
?我国I期研究
–5mg给药的方案较10mg给药方案耐受更好,副作用更低
–推荐当出现间质性肺炎时可将剂量减低至5mg维持
–对于老年、体弱患者初始剂量5mg给药
思考三
依维莫司相关肺炎的管理
依维莫司相关性肺炎
?依维莫司相关肺炎
–一般非感染性的肺炎
–发生率不超过22%,多数为可逆性
–一般为1-2级,3-4级发生率低
?相关肺炎可能的机制
–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
–药物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增多
?间质性肺炎的诊断
–用药后出现的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疲劳等
–CT表现为肺野的毛玻璃样改变
–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下降
–停药后可缓解
–支气管病检或灌洗液证实
–除外其他肺部疾病
依维莫司相关性肺炎分级管理
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根据症状体征进行治疗)
依维莫司相关性肺炎
?如何减少间质性肺炎的发生
–采集有关任何肺部情况的病史
–基线时进行肺功能检查,特别是存在明显肺病的患者;对于具有明显肺纤维化或重度COPD的患者,应考虑避免应用依维莫司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告知患者出现任何新的或加重的呼吸系统症状(呼吸短促、咳嗽、发热)应及时复诊。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行肺部CT检查,初始每1~2个月1次,逐步延长至3~6个月1次。
–对于疑似肺炎病例,应行肺功能检测,同时请呼吸科会诊。
病例提供
袁芃中医院
专家简介
袁芃
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秘书长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国际医疗与合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乳腺癌精准诊疗专委会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科普分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插播小小广告一则
病例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