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地舒单抗起效迅速,缓解骨痛,可与局部放疗或靶向药物的联用,能更好地控制肺癌骨转移。肺癌以具有转移性作为主要的恶性标志和特征,也被认为是导致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晚期肺癌最常见的转移性癌是骨转移[1]。既往中国患者治疗肿瘤骨转移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双膦酸盐类药物,但随着地舒单抗临床研究数据的更新,地舒单抗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治疗选择。医院王霆教授提供,该病例患者为肺癌术后伴全身多发骨转移,经过抗肿瘤治疗和地舒单抗的抗骨转移治疗后,骨痛缓解,感觉运动明显恢复,发生成骨性改变,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病史简介
女性患者,75岁,无吸烟史,无饮酒史,无肿瘤家族史。.03因“左肺结节”行肺楔形切除,术后病理示:肺腺癌,考虑为原位癌,术后未进一步治疗;.04再次因“右肺结节”行肺楔形切除,术后病理示:肺腺癌,考虑为原位癌,术后仍未进一步治疗;.01.02突发出现胸背部疼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无法行走;.01.05查全脊柱MRI示:胸6-7转移瘤伴硬膜囊明显受压;.01.06查PET-CT示:肺癌术后伴多发骨转移瘤;.01.08就诊于我科门诊。X线:因疼痛导致的脊柱侧弯、因椎体压缩导致的脊柱后突畸形。图1.X线检查结果
MRI:胸5-9椎体信号异常,T7椎体压缩骨折,T4-8椎管内占位。图2.MRI检查结果
CT:骨质疏松明显。图3.CT检查结果
PET-CT:脊柱多发转移瘤,肺肿瘤活性残留图3.PET-CT检查结果
病例特点汇总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有肺腺癌病史,曾行手术治疗,未行化疗、靶向、放疗等脊柱多发转移瘤,以胸6-7为重因胸7椎体不稳或胸椎肿瘤破坏导致胸背部疼痛因胸4-8脊髓神经受压导致双下肢不全瘫诊断
1、胸6-7椎体附件肿瘤伴双下肢不全瘫2、肺癌术后伴全身多发骨转移3、骨质疏松症治疗
防患未然——地舒单抗用于术前考虑到围术期应用地舒单抗可能具有抑制骨破坏、改善疼痛、减少术中出血的作用,年1月9日给予患者皮下注射地舒单抗治疗mg,年1月13日患者于全麻下行后路胸椎肿瘤切除重建内固定术(分离手术)。术后X线:胸7椎体切除,钛网支撑,局部填塞骨水泥;胸4-6级及胸8椎体注入骨水泥。图4.术后X线检查结果
患者术后自觉疼痛缓解,双下肢感觉运动明显恢复,术后2周患者下地活动。乘胜追击——地舒、放疗、靶向联用三管齐下后对患者行综合治疗,继续使用地舒单抗治疗(mg皮下注射q4w),于术后1个月行胸椎手术部位放疗(2Gy×20次),并于术后3周开始吉非替尼治疗。.07.15CT:手术部位成骨性改变,无明显肿瘤复发。图5.术后半年CT检查结果图6.患者CT检查结果对比使用地舒单抗后患者血钙一过性降低,补钙后恢复正常,患者可见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图7.地舒单抗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小结与思考
本例患者为肺癌术后伴全身多发骨转移,入院时胸背部疼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无法行走。对患者给予一次地舒单抗,行手术治疗,患者自觉疼痛缓解,双下肢感觉运动明显恢复,手术后行地舒单抗治疗,并联合局部放疗、靶向治疗,复查影像学检查提示手术部位成骨性改变,无明显肿瘤复发,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以上复查结果提示本例患者综合治疗方案取得成功。该病例提示,当患者出现骨转移病灶时,术前应用地舒单抗可能减少术中出血,使用地舒单抗可显著降低存在骨转移的肺癌患者骨事件发生率,地舒单抗可改善因骨破坏或椎体不稳导致的局部疼痛;地舒单抗较低的副作用使其可以较安全地与手术、放疗、全身药物治疗等联用,地舒单抗与局部放疗或靶向药物的联用,可能更好地控制骨转移进展。专家简介医院骨肿瘤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脊柱及骨肿瘤外科专家、医院院长肖建如教授专攻骨原发性肿瘤及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专家点评我国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肺癌最常见的转移性癌是骨转移,多见于脊椎骨、肢体骨、骼骨等,临床上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局部骨痛、功能障碍等,同时可并发一系列骨相关事件(SREs),如病理性骨折、重度骨痛等,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对于肺癌骨转移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转移及SREs显得尤为重要。地舒单抗是一种破骨细胞骨吸收抑制剂,通过类似于天然护骨因子的方式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结合,从而阻止RANKL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RANK)的相互作用,最终降低破骨细胞的分化、活性和存活,抑制骨吸收[2]。皮下注射后,地舒单抗迅速吸收,给药后1小时内,即可在血清中检测到,且在单次给药后持续时间长达9个月[2]。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3]探索了肺癌骨转移的最有效药物治疗,结果发现,与未经治疗的患者相比,在总生存期(OS)方面,地舒单抗的优于唑来膦酸,估计OS平均延长3.3个月(95%可信区间0.3-6.3)(P评分=89%),而唑来磷酸仅延长2.1个月。在SRE发生时间方面,与未经治疗的患者(P评分=99%)相比,地舒单抗的平均无SRE月数为9.1个月(95%CI6.7-11.5),而唑来膦酸的平均无SRE月数为4.8个月(95%CI3.6-6.1)。所以,在OS和SRE发生时间方面,地舒单抗优于唑来膦酸,地舒单抗可一定程度延长肺癌骨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多项指南指出影像发现骨转移后应立即开始应用骨调节药物,不论是否存在相关临床症状,地舒单抗可用于治疗晚期肿瘤骨转移患者[4-5]。期待地舒单抗能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继续推进相关临床研究,使更多肿瘤骨转移患者从中获益。专家简医院骨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目前担任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撰写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参考文献:[1]赵光宗,张龙强,方军,李华壮,梁志勇,王善涛.唑来膦酸对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骨丢失标志物血清水平影响的研究.中国实用医药,,15(28):57-59.[2]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叶定伟,史本康,邢金春,朱刚,齐隽,李长岭,李宁忱,何志嵩,周芳坚,姚欣,郭军,谢晓冬,魏强,魏少忠.地舒单抗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规范.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7(3):17-21.[3]BozzoA,DengJ,AbbasU,etal.WhichBone-ModifyingAgentisAssociatedwithBetter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