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生,胰腺癌晚期肝转移,年7月份确诊后,曾到北京求医,被建议化疗,开始治疗后,谁知仅一个疗程结束便出现急性肝损伤,无法进食,滴水难进,下不来床。黄先生现在的身体状态,让一家人心疼,可为什么会酿成今天这样的结果呢?
从确诊到化疗,家属一步步都是按照医生的指导在进行,在未化疗前,医生也无法预料到后期患者会有如此严重的副反应出现,似乎治疗过程并未出现任何问题。然而,真正的误区就在治疗的大方向上。确诊即是晚期,又是胰腺癌,化疗的目的是为了消瘤,可到了晚期还能消下去吗?显然不能,问题就在这里。中、晚期病人不要一确诊,就先想着消瘤袁希福院长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晚期癌症就是一间屋子全着火了,桌子、门、椅子全部着火了,这时候你还想着消瘤,就好像端着一盆水来救火,杯水车薪,根本止不住火势。”其实,在癌症依然是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今天,袁希福院长曾不止一次的说道:“癌症这个病进展到晚期,治疗的目的有三点: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这三点中并没有强调一定要杀死肿瘤,这是因为在实际治疗中,尤其是晚期患者,灭杀肿瘤,不一定会延长生命。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袁希福院长在实践中发现: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患者元气亏虚,邪毒入侵,以至阴阳失衡、气血功能障碍,久之,气滞痰凝癌毒结聚相互胶结,形成了肿瘤。当正邪对峙、邪难压正的情况下,通过“扶正元气”的方法,可以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调整机体免疫保护机制,使其“强大”到足以抑制肿瘤扩散,促使癌细胞能进入到“静止”或“休眠”状态。进而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多年的实践总结,进而袁希福院长又提出:肿块的大小与患者的生存期不成正相关。肿块大未必生存期就一定短,肿块缩小了,也未必生存期一定长,真正癌症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是元气的盛衰!因此,袁希福院长一直提倡,中晚期癌症患者应将扶正元气,提升病人机体免疫力放在治癌之首!▼
袁希福,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会长;中医世家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三联平衡”理论思路首创者;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END方式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