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65岁的父亲得了小细胞肺癌,这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父亲手术前夜,医生把小李叫出病房,医生告诉他:像你爸这个情况,康复是不可能康复的,顶多就是多活两三年,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小李听了医生的话,伤心地泪流满面。几年过去,他庆幸自己当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下面是小李的故事。
在广州那个闷热的夏天,我接到了一个让我心如刀绞的电话。
电话是我妈打来的,医院被确诊了肺癌——小细胞癌。一听这名字,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我迅速上网查了一下:小细胞癌是一种高度的恶性肿瘤,治愈率非常低。我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知道大多数患者被确诊的时候都已经到了中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治疗起来非常棘手。
医院,看到我爸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整个人瘦了一圈。
我忍住眼泪,走过去握住他的手,他却反过来安慰我:“没事的,儿子,医生说了,治疗一下就好了。”
主治医生是个和蔼的中年人,他没有直接告诉我爸他病情的严重性,只是详细地说了治疗方案:先化疗,再手术,最后放疗。
但手术前的那天晚上,一个辅助医生把我拉到一边,私下里告诉我:“小细胞癌的治愈率极低,通常严重的患者一年就差不多了,好些的可以活两三年。全世界都这样,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我一下子懵了,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我问:“那我爸呢?他还有多长时间?”
医生沉默了一会儿,说:“你爸的情况属于中晚期,已经转移了。但我们会尽全力的。”
我走出医生办公室,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我找了个人少的角落,蹲在地上大哭了一场。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听说有家人要离我而去,那种滋味,即便现在想起也是记忆犹新。
我擦干眼泪,回到病房,看到我爸正在睡觉。
我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他,心里五味杂陈。我不想告诉他这个消息,我知道,他如果知道实情,自己放弃了求生的欲望,那就更难康复了!
后来,我跟我妈说了医生的话。她也崩溃了,我们抱头痛哭了一场。
但哭过之后,我们决定一起瞒着我爸,一起陪我爸走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医院陪床,照顾我爸。我们俩都累的时候,我们就请来亲戚来帮忙。
我们都尽量不在他面前提起病情的事,只是鼓励他要坚强,要配合治疗。他也很坚强,每次化疗都坚持下来了,虽然过程很痛苦。
我看着我爸的头发一根根地脱落,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浓密黑发,如今全掉光了,变成了光秃秃的头顶。
我记得有一次,他化疗结束,脸色苍白,身体微微颤抖。
我立刻迎上去,扶住他,轻声问:“爸,你还好吗?”
他强装镇定地笑了笑,说:“没事,就是有点累。”
那段时间,我们给他买了好几款帽子,从鸭舌帽到棒球帽,希望他能遮挡住那光秃秃的头顶。他总是“帽不离头”,即使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也坚持戴着帽子出门。我知道,他是怕别人觉得他是个癌症病人!
幸运的是,我爸的体重没有下降,体质也没有变太差。
唯一难的是,我爸的精神状态特别差!
住院那么久,一个人在那种死气沉沉的气氛下,正常人也会变低落。
为了多陪陪他,每次下班后,我医院,陪他聊聊天。
为了让他放松心情,我每个周末都会带他去广州的一些公园和景点散步。
宁静的湖面、绿树成荫的小道、欢快的孩子们,都让他暂时忘却了病痛。他尤其喜欢历史古迹,于是我带着他几乎走遍了广州的每一个古迹。
珠江边的古老码头,青砖绿瓦的陈家祠,我们都去过了。
那些日子,我们走过了广州的大街小巷,我爸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每个人都渴望被